郴州源动力——我市推进深化改革路径透视

发布时间:2014年07月24日       来源:      阅读:730次

      南方吹来的风,澎湃出中国改革的第一声惊雷。
      南来的风,在五岭之北,在潇湘之南,吹开了“解放思想,先行先试”的一片新时空。
      这里,就是历来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郴州。
      从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过渡实验区,到湖南“放开南北两口”、实行“一点一线”优先发展战略,再到推进湘南开放开发、赋予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条特殊政策,再到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……
      一项项改革,犹如春花竞放,此起彼伏。
      纵观郴州多年来的发展,改革犹如一条红线,贯穿于郴州中心工作的各个节点,诠释着中国发展的“改革红利论”。
     解放思想,先行先试,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推动经济的主动力。
      【先行先试用得好就是 “金字招牌”,用不好就是“木牌牌”,郴州人勇于率先冲破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、思维定势、路径依赖和利益藩篱,破解发展难题,不断形成发展新优势。】
      思想解放的程度,决定改革的深度,开放的力度和崛起的速度。
      2008年,金融危机的阴霾未尽,系列腐败案和百年不遇的冰灾相继重创郴州,郴州干群思想变得保守,行动畏手畏脚,经济一度跌入谷底。
      这一年,郴州也最先嗅到南风里吹来的商机:因金融危机倒逼机制的叠加,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沿海往内陆加速转移。
      广东果断采取“腾笼换鸟”,实行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“双转移”政策,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、粤北山区转移。
      湖湘的决策者,敏锐地捕捉到了南风之口蕴藏的能量,决定在郴州打开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政策之门。
      2009年,湖南省委、省政府赋予郴州先行先试的34条开放政策——“只要政策没有禁止的都可以试”、“允许试错、不许不试”的理念化作了看得见的行动和变化。
      郴州由此担负起为全省改革开放 “探路、搭台、架桥”的使命。
      一场关于“解放思想、先行先试”的大讨论在郴州上下迅速升温,解放思想,潮涌郴州。
      大讨论中,郴州把目光投向远方,走出去学习取经,郴州市党政代表团北上石家庄、唐山等地,南下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学习。
      比较中,城市之间的差距感油然而生,犹如“锥刺股”,“坐不住”的感觉,让很多郴州干部产生了压力,催生了动力,感受到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。
      改革,其实质就是解放思想、先行先试。解放思想是知,先行先试是行,知不易,行更难,只有知行合一,才能实现改革的大突破。
      “要把先行先试34条扩展成340条乃至更多的领域。”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,郴州的决策者决定要用好解放思想的总法宝、先行先试的“尚方宝剑”,把改革向纵深前进。
      犹如一池春水,解放思想激活了郴州。
      2011年以来,郴州连续3年开展“推进改革年”活动,果断实施投融资、交通体制、行政审批、财税管理、城市管理、社会管理、国有企业等八大领域40多项改革,全面创新体制机制,释放改革的巨大活力。
      思想的牢笼一旦被冲开,行动就会变得格外果敢。
      网上审批、口岸开放、保税出口加工区、与深圳盐田共建“无水港”、建设开放型政府……
      汲取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,郴州人一次次突破思想的樊篱,激越着创新思维的力量。
      “八月招商月”、“标准厂房”、“F通道”、“园区城区景区三区合一”……
      一个个新词汇和新概念相继在郴州成为街知巷闻的热词。
      郴州没有大江大河,素来敢为人先的郴州人却敢于解放思想,无中生有,打造着湖南无水港口岸城市。
      目前,郴州已成为中西部开放平台最齐全、口岸功能最完备、开放优势最明显的地级口岸城市之一。
      像候鸟一样的产业转移企业发现了郴州这个水草丰茂、适宜安家的栖息之地。
    ——世界IT行业500强企业台达电子不断在郴州增资扩股
    ——高斯贝尔将深圳的总部转移到了郴州
    ——原本到四川成都设厂的炬神电子反复比较,最终选择落户郴州
    ——世界500强飞利浦电子悄然落户郴州
    ——中国五矿、中国建材、中化集团等央企纷纷来郴开展战略合作
    ……
      开放平台的不断完善,加速了郴州的开放步伐。郴州全市实际利用外资、到位内资分别连续10年、7年居全省第二位。
      郴州牵头申报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,首届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成功举办……
      郴州活力迸发,击打出奋进崛起的强劲节拍。
      啃硬骨头,勇涉险滩,转身转型增强郴州发展的持续力
      【改革成不成,关键在难点。难点的突破与闯关,需要去啃硬骨头,勇涉险滩,转换思维,逆势而行,只要选准方向,应对有方,就会别有洞天、柳暗花明。】
      “中国有色金属之乡”——郴州因矿而兴。
      矿业经济曾经一度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50%以上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0%以上、财政总收入的60%以上。
      因矿而兴的郴州同时也陷入资源路径依赖,矿山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、社会发展问题日益突出。
      以卖原矿为主,处于产业链条低端的郴州矿业经济抗风险能力弱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,以矿业经济为主导的郴州经济遭遇巨大冲击。
      治矿势在必行。
      郴州矿山的背后有着难以计数的矿老板,以及各种利益的博弈。政府要治矿,核心就是改革,而且是属于“啃硬骨头”的改革。
      如何突破难点?
      “宁肯把发展的步子放慢一点,也不要带血的GDP,不要破坏生态环境的GDP,不要损害群众利益的GDP。”郴州的决策者以壮士断腕的勇气,下决心,出实招。
      2011年,全市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矿业大整顿、大整合,引进战略投资者,壮大资源精深加工业,构建有色金属产业一个交易平台、一个价格指数、一个国家检测标准、一个展示平台、一群知名品牌企业的“五个一”战略体系。
      经过破釜沉舟的改革和整顿,全市煤矿由576个减少到164个,金属和石墨矿山由235个减少到125个,有色金属矿生产能力则由1.8万吨/年提高到4.5万吨/年。
      2012年5月,“湖南有色金属(郴州)指数”编制成功,向全球正式发布了钨、铋、锑等9种有色金属的相关指数,为郴州谋取有色金属特别是战略小金属的全球定价权和话语权。
      郴州矿业经济由粗放式发展向精深化、集约化发展迈进,矿业对税收的贡献由第一下降到第三。
      “目前郴州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最好的地区之一,也是郴州市历年来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最好的时期”。国家12部委组成的检查验收组这样评价郴州。
      在郴州,与“治矿”一同以雷霆万钧之力推进改革的还有“治超”和“治绿”。
      作为一座因矿而兴的资源型城市,一辆辆天南地北的超载货车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,也把郴州的大多数公路碾烂得不成“路”。
      2009年,郴州货车双超率达到了86.49%,全市几乎没有几条好路。
      路不成路,山也难言像山。一座座流金淌银的青山被挖成了“天坑”和“癞子山”。
      2008年冰灾的侵害,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64.28%急速下降为52%,林木蓄积量由4876万立方米下降为2796万立方米,“林中之城”名不副实。
      路要成为好路。
      郴州决定改革“治超”的工作手段——重拳治超和铁面治超。
      在货车源头上,采用“巡、守、关、停”断流,路面执法“卸、罚、扣、赔、割、拘”截流,城区道路和农村公路“限高、限宽、限载”引导分流,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。
      因治超不力引发事故,全市共有134名公职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处分,27家治超责任单位被责令限期整改,5个县区政府向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,6名县级领导被诫勉谈话。
      “治超风暴”过后,货车双超率下降到0.12%并持续保持,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运输现象基本杜绝,交通事故率大幅下降幅度达到70%以上。
      “郴州治超模式”引起了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中央、省直媒体的重点关注和报道,省内各市州及广东、湖北、河南等省一些市县先后来考察学习。
      山也要变回青山。
      为了让荒山披绿装,全市先后打响中心城区“绿城攻坚”和全市“三年城乡绿化攻坚”两场战役。
      种树植绿,资金保障是关键。
      在上级有限的资金拨付中,郴州再次大胆改革,建立“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”的投入机制,开设“各级财政投入、自愿捐资兴绿、部门资金支持、工程项目绿化配套和创新筹资渠道”五条投融资渠道。
      全市三年城乡绿化总投入达到100亿元以上。中心城区仅企业捐资捐建绿化资金达10亿元以上。
      两场“治绿”攻坚战役之后,2013年,郴州跻身“国家园林城市”行列。今年,郴州又迎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组验收。
      郴州经济,华丽地从地下向地上、从黑色向绿色转身。
      简政放权,激发活力,行政审批改革强化政府的执行力
      【简政放权,虽然是“拿刀子割自己的肉”,弱化了政府职能,削弱了自身权利,但是,强化了基层的服务能力,提高了办事效率,简去了办事繁缛,激发出经济活力。】
      今年2月7日,带着身份证、公司章程和经营场地租赁合同,郴州京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小明只花了3个小时,就在市政务中心的工商注册窗口拿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。
      直到手里拿着营业执照,邓小明还是不敢相信:“过去注册公司,光前置审批就得跑大半年。”
      郴州正在进行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是:创业不再面临资金 “门槛”,不需实缴注册金、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,让创业者“零资本”也能开公司。
      “选择郴州,一是因为这里比较好招工,其次是和政府的互动比较顺畅。”台达电子(郴州)有限公司行政厂长谢铭恩说,“各地优惠政策大同小异,关键在执行力。”
      郴州投资环境好!这是许多外来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的回答。
      过去,“把外商打成内伤”的事例在郴州并不少见。郴州的决策者深谙一点:开放,投资环境是“生命线”。
      郴州行政审批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:要建设成为全省“行政审批最少、效率最高、收费最低、服务最好的城市。
      改革说到底是利益格局的调整,从政府来说,核心是简政、放权、提速、减负、让利,也就是敢于“拿刀子割自己的肉”。
      在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的前提下,郴州决定从最需要改革的地方改起,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地方改起,一点一点实现突破,积小胜为大胜。
      在规划“郴州改革年”活动之初,市委、市政府大胆提出了“弱势思维”的新理念,即变强势政府、弱势市场为弱势政府、强势市场,随即在全市强力推行行政审批“两集中、两到位”政务改革。
      “两集中”将部门的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科室,审批科室和人员集中到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公。
      “两到位”指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到位,审批权限授权窗口到位。
      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57个单位719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政务中心窗口办理,集中率为100%。
      审批时限在法定办结时限的基础上压缩50%以上,与项目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有关的审批时限压缩70%。
     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、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办结从过去的7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。
      同时,将审批服务窗口前移到基层,64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县(市、区)行使,大到项目、用地审批,小到社会组织登记,纷纷放权为基层“松绑”。
      在经济管理上,5000万美元以下鼓励类、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权直接下放到县(市、区)。
      政府投资项目立项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,直接下放到县发改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;使用国有土地审批(土地面积一公顷以上),直接由各县政府审批。
      最大限度地向乡镇街道,尤其是省、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(示范镇)下放行政审批事权,让乡镇的服务也渐渐实了起来。
      全市202个乡镇已有199个建成了乡镇政务服务中心,涉及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计生、新农合等事项均可在行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。
      园区是地方经济的发动机,园区的改革也一并大力推进。
      郴州23个市直部门赋予两个市管省级园区69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,赋予园区在建设用地、环保审批、财政支持、口岸通关、园区建设等11个方面拥有最优惠政策和最大自主权。
    今年,湖南又率先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试点放在郴州。全市把前置审批由231项减少为24项,由“先证后照”改为“先照后证”,由注册资本实缴改为认缴,由前置改为后置,由“严进宽管”改为“宽进严管”。
      这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,仅从2月1日到3月31日,全市新登记企业、注册资本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9.2%、289.3%。
      从1988年到2014年,26年来,郴州历届市委、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,真抓实干,凭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,大胆改革,敢闯敢试,与时俱进,不断创新,彰显中流砥柱的力量。
    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书、动员令。
      郴州再次扬帆前行,全面深化改革,把简政放权、转型发展、统筹城乡、改善民生作为深化改革的 “先手棋”,编制了与时代同步,与改革同行,与民生同声,与发展同向,与生态同频的“1+7”改革蓝图。
      改革开放未有穷期,郴州力量未有穷期。